中国的“钛谷”在宝鸡。
钛的密度(4.54g·cm-3)比钢轻(7.9g·cm-3),但钛的机械强度与钢相似。它还具有耐高、抗腐蚀性强等优点,在现代科学技术上有着广泛的用途,常被称为第三金属甚至有人将21世纪称为是“钛的世纪”。
宝鸡是国家有色金属研发基地,其钛金属材料的科研与生产有一定的历史。多年来,钛和钛合金产业集群初具雏形,该领域已经聚集科研、生产、加工、贸易和流通企业400余家,从业人员已有约4万人。
为了加快中国钛谷产业集群的建设,高新区在区内开辟了宝鸡钛科技产业园,把区域内的钛产业技术、设备、人才等存量优势转化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量优势。把宝鸡钛科技产业园作为中国钛谷的载体,打造特色产业基地。同时,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和产业集群的发展特征,高新区编制《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》,重点发展钛、锆、铪等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材料产业,以便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整合资源,加强分工配套,完善产业链条,形成集聚效应并提升整体形象。
随着钛及钛合金产业集群初具规模,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钛产业集群,高新区相关配套服务机构也进入一个加速发展阶段。高新区以政府资金为引导,鼓励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与集群内企业合作,建立技术转移中心、联合实验室等研发机构,重点抓好宝钛集团国家级研发中心和钛材料应用技术创新孵育中心(钛专业孵化器)、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建设;按照政府主导、企业参与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建设中国钛材交易中心,开设网上交易、物流交易、期货交易。通过以上一系列手段,高新区已经形成中国钛谷相关配套公共服务体系。
“我们围绕‘海绵钛—钛铸锭—钛加工材—钛合金材—钛复合材—钛材深加工产品’纵向产业链以及‘技术研发、技术转移、专业孵化、钛材交易、其他社会中介服务’等横向服务链,形成‘一个产业园、多个园中园,一个大产业、多条产业链,一个大集群、多个小集群’的发展格局,使宝鸡高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钛谷。”高新区党工委书记、管委会主任王琳如此描绘中国钛谷的发展前景。
经过多年发展,钛及钛合金新材料产业集群,已经成为宝鸡高新区第一大主导产业。2009年钛产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达到120亿元,钛材加工装备、技术水平及生产能力均居全国第一,市场份额占国内钛加工材市场80%以上,承担着中国90%以上高端钛材产品的生产任务。
产业聚集形成发展内动力
以宝鸡·中国钛谷产业集群为例,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,宝鸡高新区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以钛为主,钨、钼、钽、铌、锆、铪等稀有金属并存的加工、销售、研发基地。基地内已聚集科研、生产、加工、贸易和流通企业300多家,去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。产业聚集可以形成特色产业优势,特色产业优势反过来又会催生新的规模扩张,持续再造新优势。正是这样的发展演变,使宝鸡高新区不仅成功打造了中国钛谷,也成就了今天的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基地,并使之成为科技部认定的国家重点产业集群。基地聚集的300多家企业的产品,已远销美、日、德、法、英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,并成为世界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围绕钛产业的发展,宝鸡市委、市政府还精心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,不仅加快了产业聚集,同时也带动了钛工业的全面发展。宝鸡市提出的目标是,要把“钛工业园”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“中国钛谷”,把宝鸡建成中国最大的钛材生产和集散地。目前,宝鸡高新区已经形成以钛材加工,医用钛合金及体育休闲用品,钛粉及钛合金粉,钛设备等系列产品为重点的钛及稀有金属加工产业链,被陕西省科技厅认定的钛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0余家。